看見59分的機會: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信心教育
一位來自放牛班的學生,
在40年後獲選為卓越校長。
他不在乎孩子只考59分,
卻認為人生只要贏一次就好。
在學習的道路上,吳順火跌倒也迷失過,
但他最終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成為終身奉獻小學教育的卓越校長。
他以自身一路走來的經驗,深信只要找到孩子「對」的特質,終究有贏一次的機會,
無論是放牛班的學生、還是看似愛搗蛋的孩子,
只要給予足夠的「信心」,就能激發向上的原動力。
你煩惱孩子每一科成績都不好,擔心他未來不知道該怎麼辦?
你忙著讓孩子去補習,卻換來:其實你不懂我要的是什麼?
閱讀本書,你會了解:該如何賞識孩子的優點,找出他們的天生智慧,
打造「機會」的鑰匙,開啟通往「信心」的大門。
來自放牛班的校長
40年前他不放棄自己
40年後他也不放棄每一位願意學習的孩子
對於孩子,他採取信任、等待的教養態度,開明但不放縱,即使孩子的成績不好,也希望他們能找出自己的興趣與專長,並尋覓適合的老師讓這專長發揮到極致。
他跟孩子說:「我尊重你們每一個決定,當你們需要我的時候,我會永遠在這。」
對於自己,他曾經是填鴨制度下的犧牲者,不知道學習是為了什麼,但他卻在國四班感受到讀書的樂趣,並在每一次尋找出路的過程中,奠定自己「全人教育」的信念。
對於學生,他贊成學生多參加社團活動,目的不是「贏」,而是「學習」的過程。他倡導考前不用複習的觀念,認為孩子只要在課堂上理解、學會了方法,能夠分析、應用就能無往不利
作者簡介
吳順火 校長,民國44年生,雲林縣人。目前任職於新莊國小。
省北師專、師大進修部、師大教研所40學分班、市師國民教育研究所畢業。
曾經當過柑林國小、直潭國小校長,並首創「體驗教學」,帶領直潭國小邁向「百大標竿學校」之路。
於新莊國小時,為照顧弱勢學生,創立「綠手指社團」、「陶笛社」,為了讓想學音樂的孩子不用到處找良師,而創立了「管弦樂社團」,並於98年得到全台北縣的雙冠王。
他曾在92年得到教師最高榮譽「師鐸獎」,93年獲得「全國教學創意優等獎」,97年榮獲「台北縣校長領導卓越獎」。並當選「九十七年度全國校長領導卓越獎」。
卓越校長乃從三千八百位高中職國中小學校長中,依據辦學方針與具體成效等標準,選出二十名。吳校長為台北縣唯一當選人。
採訪整理者簡介
游嘉惠
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畢業。一直覺得文字有感動人的魅力,喜歡閱讀,也很有幸能夠一直以文字為工作。當過編輯,做過採訪,寫過企劃,還幸運出過書,喜歡認真過生活,喜歡觀察形形色色的人物,發現世界的不同面向,喜歡依自己的步調學習和體會人生。
p4
吳校長一再強調他願意給每一個孩子等待的時間,願意幫每一個孩子尋找機會,讓他們可以積極去發展自己的優勢智慧,再由此獲得的成就感來帶動弱勢智慧的提升。
p6
激發孩子的優勢智慧,帶動劣勢智慧,讓孩子擁有自己的優勢,並重視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如清貧生活、藝術價值、健康第一、體驗學習。
p13、14
●一個奮發向上,為自己做最大努力的孩子,要的不多,只是爸爸媽媽的了解與賞識!
●有父母鼓勵和支持的孩子,才會有決心和毅力,為自己做最大的努力和堅持到底
p15 作者自序
●社會上的人總認為,體育好的學生學科必然不好;當孩子體育好,是否也可以同時擁有其他的能力,每個孩子都該有超越極限的可能。
●學生學習有兩大關鍵因素,遺傳與環境,遺傳就是先天屬性,環境就是孩子身旁的師長、社會風氣,因此影響孩子是否願意上進的關鍵應該是我們大人的觀念。
●我很喜歡芬蘭教育的主張,社會的核心價值就是平等與尊重,尊重各行各業的職業價值,教育上不強調明星學校,更不排名次,學校提供多元社團與課程,讓每個孩子在上課時間最的情況下,還能擁有全世界第一名的教育水準。
Part1讓孩子當自己的控球者
●我知道孩子有一個校長爸爸,一定多多少少會遭受到外在環境給予的壓力;我第一次深刻體會到,孩子承受的壓力,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大。那份壓力,不是我們給予的,而是他自己一層一層自己加上去的。
●要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認識自己、瞭解自己、喜歡自己、肯定自己,能夠靠自己的力量前進,也懂得善用週遭的力量,讓自己更好。
●當孩子選擇了自己的興趣,從興趣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從興趣中看見自己的未來,他就不會再慌張,也不會再喊苦;更反而能夠安定下來,一點一點吸收各種技巧,不斷地練習再練習,直到技術精湛的地步。
●身為家長,不是在一旁像隻無頭蒼蠅一樣,嗡嗡鳴叫地干擾孩子,也不是鎮日殷勤地詢問孩子到底做出了什麼成績、評斷孩子的興趣有沒有未來;身為家長,你應該做的,是耐心等待、從旁協助,然後,樂觀其成。
●「可不可以不要留級?假設真的留級,學校有沒有把握讓孩子的成績變好?」孩子有孩子的路,根據研究,留級的學生成績真正成長頂多一成。
●奇美集團董事長許文龍說過一段話:「人的財富會消失,唯有藝術是永恆。」
●我們應該讓愛音樂的孩子學音樂,讓想當醫生的孩子學醫科;違背孩子的志趣和喜好,孩子的表現就會因此被壓抑,親子間的溝通也容易發生問題。
●當我們一直看不到自己的問題與毛病的時候,我們就很難覺察出為什麼自己會有瓶頸;可是,一旦我們能夠關照內省,覺察出自己的弱點時,反而能夠為自己找到最恰當的解決辦法。
●當孩子的某一個優點優勢發展出來以後,他就確實能夠帶動其他原本弱勢的表現。
●興趣真的是孩子最熱情的行動力,當他們心知所嚮,當他們產生學習的渴求,想要知道更多,想要嘗試更多,他們就抵擋不住內心那股求知欲與好奇心。孩子把時間、精力、心神都貫注在自己有興趣的事物上,他就沒有心思去搞怪、去使壞。我也更加確信,不論孩子想學的是什麼,家長都無法去主導控制,只能夠耐心陪伴。
●當你忍不住想要批判孩子「一無是處」的時候,請停下來,忍住那些將出口的話語,或許,孩子只是還沒找到他的歸屬地。
●每個領域都有專業達人,每個領域達人的成就都值得自傲,請用最大的耐心去陪伴孩子,給他們多一點時間和空間,當他們極力在自己選擇的領域中追求卓越時,你都該位他們的努力感到驕傲。
●所謂因材施教其實就是這樣,倘若我們的教育體制不能夠被修正,對於多元智能不能有更多的尊重,這些孩子就會被拒絕在課室外,永遠得在學科分數主義下低頭。
●我們身處於分工合作的社會,我們不需要所有人都當醫生,也不需要所有的人都當歌星,我們需要的事讓每個人都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每個人都能為社會盡一份心力。
●我支持每個孩子從小開始慢慢觀察自己,從生活細節當中去覺察自己的天賦與優勢智慧。當他們展現出自己的優勢能力、願盡一份心力時,也是這個社會靜待他們成長所得到的最好代價。
Part2學習快樂 快樂學習
●媽媽那卑微卻堅定的身影,在我心上刻下一個模範;在孩子投資,目的不在於要孩子回報什麼,只是期待能夠儘量讓孩子在人生路上順遂一點。
●「吳順火,謝謝你幫老師的忙,你做得很好,好好加油!你一定會有好成績的。」其實,小孩最需要的,不是多高深的知識,而是愛和鼓勵。
●因為有學習後的快樂,之後也就更願意快樂學習。
●我認為,運動競賽真的可以引起學生的一些無形價值,無論是團隊合作、奮戰、面對與處理挫折、堅持到底等,都是ㄧ種很難得的學習經驗。一路贏到底的比賽、一面倒的競爭,都沒意思;有輸有贏,才能讓身處其中的每一份子,充分參與,激發無限潛力。即使是失敗也是ㄧ種很好的人生經驗,因為懂得失敗的真諦,才能更加體會成功、珍惜勝利。
●井底之蛙如果一直待在井底,就永遠不會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大,永遠只有眼前的小小格局。與人相處,就需要發展協調與溝通的技巧;為人服務,更可培養耐心與細心的處事態度。
●轉念,可以讓自己更快樂,我選擇以樂觀的態度來看待一切。與其浪費時間悲傷怨嘆,倒不如積極尋找新的方向,嘗試新的解決方法。遇見阻礙,多繞點路又何妨,只要自己的目標不變,終有一天會抵達想去的目的地。
●當一個人有學習的目標與動力之後,只要得到適當的知識與技能澆灌,持之以恆的學習之後,就可以展現出驚人的實力與成果。
●生命有時候會展現其殘酷的一面,在你心高意滿、覺得事事順遂的時候,突如其來地給予一記重擊;然而,我們是否要就此舉白旗投降認輸,並不盡然。
●身兼多項球類校隊教練的我,常常帶著學生到各處去參加比賽,我發現,那是一種不同於課室裏的情境,孩子可以透過這些經驗體會到另一種社會互動。陪伴每一個孩子找尋最適合的出路,是「班級老師」最重要的任務。
●小學班級老師不一定需要具備高深的學問知識,但不能不具備教師的專業。因為,身為一個老師,最重要的工作是:陪伴孩子去認識自己、學習「如何學習」的方法。
●教育的目的在於提供情境讓學生發揮優勢智慧,帶動弱勢智慧。我自己曾經在學習路上不斷摔跤,很清楚一個孩子在成長與學習的過程中,會多麼期待有老師的陪伴。
●班級老師的終極任務~
→小學教育可說是一個人一生中教育的最基礎根本,我們每個人都會經過這一段,學習的重點不見得是課本上的文字知識有多高深,而是這一段時間可說是形塑一個人的人格與品德最關鍵的時刻。在這一段時間裏,我們學會語言的符號,懂得運用符號工具去表達自己的想法,也能透過這些學習技巧去擴增我們的學習深度與廣度。
→當我們從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互動中,學會了待人處事的方法,我們就能夠更自在地在群體之中生活,也能夠將資源轉變為力量。
→簡單地說,當我們學會如何解決問題,或是知道可以透過哪些方式來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那麼,生活中將不再有任何問題或困境無法解決。而這些我們在小學生涯中學到的一切,對於未來數十年的我們來說,此刻已成就了相當的雛形。
→我們的地基打得穩,不管接下來我們的房子要怎麼蓋,要開幾扇窗,有一天要重新改建,都不需要擔心因為基礎不穩而倒榻。小學教師的任務,是為孩子啟蒙,以專業、健康、愛心的態度來面對每一個孩子,透過教育的觀念與技巧,打造出一個個「完整的人」。
→社會主義學者史摩爾〈A.W.Smaill〉認為,教育的最大目的就是在增進個人對其生存的社會之適應的能力。換言之,一位小學老師要帶給孩子的就是這些「適應能力」,讓他們能夠快樂自信的帶著這樣的能力離開學校,進而造就自己成功的未來。
→我認為,老師有義務協助孩子發展以下的四大關鍵能力:
1.生存能力:孩子要能夠在多變的未來環境中可以生存得很好,必須擁有品格實踐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健康安全能力、珍惜生命的能力、藝術文化的能力與人文關懷的能力。
2.學習能力:世界在變,知識也在變,身處資訊量幾乎爆炸的時代,死記背誦所有知識已是不可能的任務。可是,透過學習的歷程,逐漸去擁有學習方法的能力,建立良好的學習態度,懂得運用資訊和語言、思考研究與探索去解決問題。讓孩子用對的方法與態度去學習,就可以節省很多時間去從事休閒、運動、旅遊活動,充分發展身心靈內涵,擴展思想視野。
3.創造能力:知識學習不是一味的模仿、僵硬傳達,而是要在經典知識中創造更好的思想。讓孩子在生活現場中,透過「敏銳觀察」、「流暢思維」、「多向度思考」、「獨創思考」與「精進完美」等能力培養起。讓孩子從生活環境中去觀察、比較、歸納、統整,他們將能進一步提出自己思辨後的見解,也能激發創意。
4.競爭能力:面對全球競爭的時代,人人都得主動迎向世界舞台,所以,孩子要成為未來世界的領導者,就不能缺少世界移動的能力、領導前進的能力、適應變遷的能力、國際理解的能力、科技發展的能力與多元智慧的能力。而在擁有這些領導競爭的能力之前,孩子必須先擁有生存、學習、創造等三大能力。
孩子能夠擁有這四項關鍵能力,不管外在環境如何變化,都不會因為恐懼或困頓而讓自己坐困愁城,喪失競爭力。
→小學老師不需要敎會孩子這個世上所有的知識,但是一定要敎會孩子要怎麼待在這個世界裡不斷自我學習。當我們引導他們體會了學習的快樂,能夠快樂的學習之後,他們就可以為自己找出最喜歡的方式、最想去的地方、最適合的工作、最滿意的未來。
→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主宰,旁人可以給予的幫助和影響,終究是有限的。老師沒有辦法陪伴孩子一輩子,但是老師所傳授的態度、知識與技能,將是他們開創一生發展最重要的基礎工具。
●一個聰穎、善問的孩子,做一份他心所嚮往的工作,是一生最幸福的事。
●我很慶幸自己在他成長的歷程中,我努力做了我該做的事,鼓勵他擁有自主思考的能力,陪伴他保有善良的心,始終以樂觀自信去面對問題、明辨是非;讓他能因此勇敢說出自己的想法,也親手規劃自己的人生道路,這樣的孩子不是老師給了他什麼?老師所能給的只是協助、支持與鼓勵。有時,反而是老師向他們學習了不少。
●我的目的不在於幫助孩子一輩子,剝奪他們面對現實、處理問題的機會;我希望當他們長大成人,他們能夠自立,可以獨立自主,決定自己的未來,懂得為自己負責任。
●每一個人的出路,都得由自己來決定;旁人可以關心,可以伸出援手,可是,永遠無法代替他們行走。老師不行,爸爸媽媽也不行;我們能做的,只能為他們指出可行的方向,在他們挫折的時候,提點鼓勵,孩子的路,終究得自己去走。
Part3 來自放牛班的校長
●瑞濱國小的姚素連校長:「要大的格局,要大的視野,我們對於老師、對於學生的要求,要從大處著眼,從大方向去引導,而不是要去挑剔老師的缺點毛病。」「以後你當校長的話,經營學校一定要做課程領導」
●詹正信校長:「我們當校長,凡是對學生有好處的,我們一定要認真做好。」「一樹蓓蕾莫道他人子女,滿園桃李當作自己兒孫
」
●我一向認為,團體活動對孩子而言,是凝聚班級向心最好的黏著劑,這些活動往往可以產生許多正向的化學效應,既能增進孩子的體能、培養運動家績神,還可以強化團結合作的群體氛圍。不管競賽的結果是獲勝還是落敗,都會在孩子的心中留下記憶與影響,這些經驗將可以幫助他們在未來能夠更輕鬆地面對人生中挫敗和成功,也能夠自在地處理當下所產生的種種情緒。
●大多大人總是急於保護孩子,可是,有時後保護過度會不會反而剝奪了他們自己去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在安全的範圍下,讓孩子自己動手做、自己去體驗、自己去探索,或許對他們來說更有參與感,學習印象也更深刻。我總以為孩子並非無能的生物,只要有適當的引導、及時的支持,他們就可以一點一點累積自己的力量,找出自己的出路。
●若是你問我,為什麼對於畢業旅行、宿營、營火晚會等活動這麼重視?答案很簡單:激發潛能的方式是要讓孩子在人、事、物情境中,產生交互作用而引導出來,絕不是關在教室裡背誦資料而成,且孩子會覺得師長是重視他們的,畢業後也才會懷念學校!
●學校裡的行政職,就像是老師們的後備資源,當老師在第一線的現場需要支援的時候,就是組長、主任、校長出場的時候。透過團隊的合作,孩子可以在學校裡安心上課,而不需讓老師獨自承受過多的壓力。
●我不會因為成功救了一個孩子而自得意滿,但是,我真的很開心自己印證了「透過教育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理念。當我們在孩子的心中種下信念,他們就會順著自己的發展去走。
●弱勢的家庭或許沒有辦法給孩子太多的協助,但是,當他們看見孩子成長與發展的可能性,整個家庭也許會跟著改變。老師可以做的,不見得要親自幫助每個家庭,而是只要孩子在學校一天,我們就要設身處地的為他們著想,盡可能利用各種管道給予孩子協助。能及時拉他們一把,他們就不會在當下走上偏途。
●面對學生的各種問題,老師與行政處室主任一定要相互合作,才能有良好的成效。因為,只有班級老師最嘹解自己班上的孩子,一旦孩子有什麼異常現象發生,也才能在第一時間警覺通報處理;至於行政處理在接獲通報之後,一定要盡力予以協助,積極透過各種管道取得資源與服務,適時中介與轉介,並且予以後續追蹤,才能夠讓問題最快被解決。
●沒有人希望發生問題,但是問題來了絕對不能逃避,唯有積極去面對、去處理,事情才可能有所轉機。
●從來沒有遇過問題或困境的人,也永遠學不會解決問題;我很慶幸自己有許許多多的機會去看見各種不同的問題狀況。或許,在當下我沒能處理到最好,但是,我累積了一個失敗經驗,而這些失敗經驗經過累積與改造,將會轉化為我未來的成功經驗。我透過自己在學校裡不斷學習,也不斷將我的學習傳遞給每一年、每一日我所接觸到的孩子身上。
●教育不是萬能的,教育也不是無能的,教育有著最大的可能。透過教育的過程,以及所提供的資源與環境,孩子或許可以不用全然受限於出生的背景和基因的遺傳,他們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去認識自己、了解自己,進而從容地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路途。這才是小學教育最大的功能。
●我的信念越來越清楚,不管是任何一個地方的任何一所學校,教育者只要願意、只要有心,就是以改變當地的孩子,為他們帶來更多機會。
●「敎是為了不用再敎」,我在柑林國小的經驗,再次證明了「教材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學方法與教學策略」的教學觀點,孩子既是參與者、學習者,也是最好的教學者,當老師帶領孩子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孩子就能更快樂自主的學習也能引導他人合作學習。
●我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要整合親師之間的主張,做好橋樑聯繫的工作。我贊同家長力求開放教學的心意,也體諒老師承擔活動與教學的壓力,於是,我先把原本由家長辦理的多項活動,重新歸納回學校來舉辦,也對老師承諾如活動安全、公文往返、行程帶隊等工作都交由學校行政來處理,以分擔老師的責任與壓力。爾後,老師只需要負責設計教學課程,確認學生所需的各種學習,而家長也只需要提供活動資源協助與積極參與,透過學校行政力的介入,三方各司其職,充分合作,也更加確保學生能夠得到最豐富也最自由的學習過程。
●我們在乎的是孩子了解多少、知道多少、學會多少,而不只是他們測驗卷上的分數有多少。因為,紙上測驗只是其中一種評量方式,單靠一種方式是衡量不出一個孩子的所有能力的。評量的目的不在於只評斷孩子的單一紙筆能力和記憶能力,而是他們是否全盤理解幾個月來課程上的各種學習內容。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專長的優勢和喜好,適性發展就能有良好的效果。學校能夠提供更多環境讓孩子去體驗、去嘗試,他們就不會單單被束縛在教室課本裡,難以喘息。
●一、二年級開始認識學校,三、四年級之後學習觸角就擴大到地方社區,等到五、六年級的時候,我們就會帶領他們跨越縣市,進一步擴展視野。
●當孩子們的眼界被擴大,他們就不會永遠是井底之蛙,也能從各種不同的生活經驗接觸,發現自己有更多的可能性。
●透過對談與溝通,我也慢慢把我自己的辦學想法,一點一點傳達給老師,再三強調我對老師尊重的態度,以及改革的進程絕對不會草率行事,目的就是希望和老師們建立和諧的關係。我非常明白,唯有校長和老師合作、老師和校長合作,學校的經營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真心和誠意的力量,無堅不摧,有些老師和我溝通後,也能夠認同我的想法。
●教育革新的腳步,最忌躁進焦急,保持耐心,一步一步踏實了,就可以靜待改變的成果。
●我一直認為,家長和老師就像是幫助孩子的左右手,如果親師之間能夠妥善合作,一起成為孩子的支柱,孩子在成長和學習的路上,就能走得更穩當。
●努力建立家長和老師之間的聯繫橋樑,同時也借助家長們背後龐大且多元的資源網路,為孩子營造更多機會環境。
●競賽,可以刺激孩子向上躍升,透過和別人競爭、和自己競爭,從中獲取失敗與成功的經驗;不管是失敗的淚水,或是成功喜悅的笑容,都將激勵他們不斷往前邁進,不斷奠基厚實自己的能力‧有朝一日站上領域的頂峰。學校可以提供的,是資源,是環境,還有更多鼓勵與支持。不管是籃球、排球、游泳、田徑,不論是棋奕、音樂、舞蹈,學校都可以盡力設計教學環境、提供講師教學。
●我一向開宗明義地坦誠我對老師會有所要求,希望每一位老師都能展現其專業,完成一學年的班級經營計畫,告訴大家在未來的一年裡,將要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帶領學生進步。當然,我一定會以身作則,率先做出學校全年度的經營規劃,讓每一位老師清楚校長將會把學校帶往何處。
●我會在第一時間將我的核心理念與每一位合作的同仁分享,也期盼和我共事的每一位老師、家長,能夠同樣將自己的想法與專業予以回饋。有時候紛爭在所難免,但是,有問題才有溝通,有溝通也才能化解問題。
●不管待在哪一所學校服務,只要沒有特殊任務,我每天到學校的第一件事,一定站在校門口迎接每一位學生和老師。我不是故意「校長兼撞鐘」,想要把每一件事都攬在身上,我只是認為校長既然是學校的大家長,就不應該是個升旗典禮、特殊活動才偶爾出現的人物,而是不論在校園裡任何一分子需要協助的時候,都可以擔任強而有力的支柱、協尋適當支援管道的角色。
●雖然,一所學校的機制就像一家獨立的公司企業,有分門別類的單位和成員需要相互協調合作,但是校長的工作,絕不只是單純的CEO管理,讓學校順利運作就好。一位好校長,不用端架子、放得下身段,既要能夠堅持核心價值理念,又要能夠通權達變地帶領學校邁向未來成就願景,營造優質學習環境以培育全人教育、激發學生潛能。
●每一天,我所做的事,其實也不過就是堅持這樣的信念,試圖以親力親為來證明:只要群策群力,定能勝天。
●我明白家長對我的期待,也清楚老師心裡的質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想堅持,我只能盡全力地將我的理念想法誠懇表達。協調與溝通的進程很緩慢,每一個步驟所有人都在觀望、等著看成效。我的選擇是從中站起,以魄力和自信讓家長看得見校長的決心,將家長希望多多舉辦的活動課程全盤擔起,也極力發揮組織合作的功能,讓老師可以不需負擔額外壓力,專心課務,這中間的緩衝,自然有勞行政團隊的充分合作。
●有校長在前面帶頭衝,目標明確,讓老師行事有所依據,無後顧之憂,家長也能清楚看見學校發展的指標,無形中也能更加放心將孩子交給學校。當家長有了認同感,信任校長、信任學校、信任老師,家長們的資源就會源源不絕地出現;就算是校長邀請家長一起來幫小朋友清理教室裡的天花板、日光燈、電扇,或是粉刷牆壁,也不會覺得是學校老師找麻煩,更不會害怕到學校、害怕跟老師們對話。
●深耕在地文化,就是提供孩子認識自己家園的一個重要途徑;知道自己的家有什麼特色,知道如何把自己的家園介紹給更多的人,懂得欣賞環境的美,孩子就會深深愛上這一片孕育自己的土地。就算未來他們到外地求學、工作,他們最後還是會回來回饋故里,幫助更多鄉里後輩,那麼,資源文化就會生生不息,源源不絕地傳承下去。
●我相信孩子之所以會使壞,一定有他使壞的原因。這個孩子對學校不滿,故意去破壞公物,主因就在於他功課不好,在班上沒有地位;沒有地位就想要使壞,好搏取老師同學的注意力。我不想則罰他,也不去痛罵他,而是以對等的態度去和他對談。我們的這番談話,效果恐怕比記過處罰更好,因為我相信孩子已經學會了尊重。
●井底之蛙因為不知道天外的廣大,所以能安然處在井底世界;當一個人的眼界變寬、視野增廣以後,就不可能不為自己的匱乏感到心慌。因為覺察到自己的不足,就會產生主動的學習,以進一步去填補不足的空虛。
●我覺得,要成為一名不被時代淘汰的好老師,一定要經常充實自己,不論是理念知識或經驗。我一向認為,老師唯有具備了足夠的專業,才能夠贏得尊嚴,也才能夠擁有自信。
part4 看見孩子每一個可能
●我在教育現場三十多年,心理一直有一個念頭,就是我們需要以智慧來培育多元、統整、具價值觀的孩子,透過學校環境來強化孩子的生存能力、學習能力、創造能力與競爭能力。
●所謂「全人教育」的理念,說穿了,就是幫助孩子發展成為一個「完整的個人」,包含品德、智能、體力、社群、美育、事業、情緒等等各個領域層面,覺察每個人的天賦能力,也尊重每個人的學習差異。
●我成立樂團的初衷,只是覺得學校不能只是單純的知識學習,應該要多元發展,提供不同孩子學習各種才藝的舞台。
●教練和老師教導給你的技巧,絕不是只要依樣畫葫蘆就好,要能夠判斷當下的局勢,選擇最恰當的應變方法,成功的機會才能被你把握。人生其實也是如此,你是要自己掌握人生,還是要由別人來控制自己的人生呢?
●現今家長已經相當重視孩子的興趣,而且也願意投資支持孩子展現多元的才藝表現。可是,令人憂心的是,多元智能的理念到了台灣,在長期升學主義掛帥的價值觀念下,卻變成一種假性的發展操作。也就是說,表面上鼓勵孩子朝自己的興趣和天賦去發展,實際上卻還是以成績和名次去要求孩子要有所表現。
●如果說,讓孩子學習音樂技巧,只是為了參加比賽,獲得高分、贏取名次,孩子卻連一首曲子為什麼動聽、為什麼美也不知道。如果說,孩子到才藝班裡學畫畫,卻不能從靜下心來作畫的過程中培養美感,只想快點畫完,交差了事。那麼,這些才藝是永遠進不了孩子的內心的。
●因為,當他們演奏音樂卻不懂得聆賞,動手作畫卻畫不出心中感想的時候,這些行動對他們來說,只是束縛,只是另一種讓他們無從喘息的枷鎖,而不是可以陶冶性情,放鬆心情的課餘活動。當孩子的興趣消失,學習的效果也就大幅地打折扣了。
●我相信才藝和運動,對孩子的學科學習是有幫助的。學習的進程與模式都是一樣的,他們只要學會了學習的技巧,就可以自由的運用到各種層面的學習上。
●所以,對於孩子的學習,家長可以關心,絕對不要太擔心;可以從旁協助,決不要全面接手。只要記得,學才藝的目的不是要把孩子累死;學才藝的目的也不是要讓孩子可以拿翹;學才藝的目的是要讓有天賦的孩子有機會接觸,進而覺察自己的興趣;學才藝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從過程之中獲得樂趣和自信心。
●閱讀的方法,並不是只有「從頭讀到尾」這種讀法而已。我拿到一本新書,首先會先看書的目錄,從目錄的安排,就可以看出一本書的脈絡結構;當你看完目錄,對於這本書想要闡述哪些論點、議題,你已經在心裡有了底了。
●學習的技巧,說穿了,不過就是理解、應用與分析。知道怎麼找資料、運用資料,讓資料內化成自己所需的資訊,他們就可以獲得將資訊轉化為知識的智慧能力,能夠自主學習任何事物。
●日本馬拉松選手,他會把整段比賽的路程分成十小段,每一段都設立一個目標。當他看到第一個目標出現時,他就知道自己已經完成第一段路程,只要順著相同的節奏,就可以順利邁向第二個目標。「當我依設定的目標去調節我的體能和力氣,我就不會覺得很累。」
●將這個訣竅應用到人生哲學上,其實也很有意思。我們每個人都可以依自己的能力去設定目標,如果,目標設得太遠,或者不知道終點在哪裡,跑很久都跑不到,一旦身體開始覺得疲累,最後就很容易放棄了。
●當你在設定人生目標的時候,你可以依據自己的需求,把自己想要的目標一一列出,然後一步一步去實踐,能力強一點、興趣高一點的,可以把目標間距拉遠一點,反之則拉進一點;最重要的是,越是感覺疲累的時候,越要是堅持下去,一旦突破關卡,後面就容易多了。
●跑步是這樣,讀書也是這樣,人生裡你想的每一件事都是這樣;當你知道方法,而且實際運作出成效,你將因為成就感而感到快樂,願意進行更多的嘗試,同時讓自己處於不斷前進、不斷進步的狀態。當每一個小目標一一被達成,距離你的最終目標也就越來越近了。所以跑步不只是要讓孩子擁有運動的技能與習慣,更重要的是,跑步也可以培養「堅持」、「毅力」的價值觀,更可以體會生命歷程的哲學觀。
●我們談論品德教育,就是從生活互動的每個細節談起,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和信任。我們期盼孩子能夠建立正確的價值觀,重視個人的品德,首先就要從相信孩子開始,讓他們先體會了受人信賴的好觀感,自然就會推己及人,學會尊重他人、相信他人。這才是品德教育的真正核心意義。
●養成運動的習慣並非要成為運動選手,而是讓自己經常保持在活動的狀態下,對於身體健康有好處。
●有些家長寵壞了孩子,讓孩子以為我只要把書讀好,就可以什麼事都不用做,或者你要我學一堆才藝,我就其他事情都不管。我覺得家長應該給孩子的正確觀念是:家事也是你的事。讓孩子學會分擔家事,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來說,是很好的訓練。
●我從來不會只讓太太做家事,或是指使孩子去做,我認為家事就是一家大小的事,當然應該大家一起來做。
●及早養成孩子為自己負責的責任心,讓孩子對家庭活動有更多參與感,同時也讓孩子能隨時活動筋骨、學習生活自理,他日後就更懂得如何照顧自己了。
●從事教職三十幾年,我自己歸納出來的教育觀,其實很簡單,就是順著孩子的興趣與天賦去走就對了。耐心等待孩子發現自己的專長與喜好,從中陪伴與協助,透過教育本身,每個人都可以成功,每個人都有機會成功。
●我覺得家長除了看成績單之外,也要實際觀察孩子,到底他是真的不懂覺得難?還是只是不知道方法?
●很多學校、很多老師都在為孩子在不同歷程上的銜接而努力,若是能夠加強親師間的聯繫與合作,大家共同來為孩子尋求最適當的協助,以更多的耐心去等待,相信每個孩子都能夠成功跨越不同的學習階段。
●費曼先生:數學是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發現問題、思考解決方法與策略、與人溝通協調能力、歸納整理的能力。
●「讓孩子自由發展」就是他們生活的價值觀,一個外人硬要去改變,多少會覺得無力可施,因為他們一點也不想改變。
●透過社團的經驗,讓原本沒有錢學習才藝、接觸才藝的孩子,有機會可以在學校裡面學習;讓原本因為沒有成就感而刻意使壞的孩子,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園地,這些都是輔導,都是弱勢協助,但是卻不會讓孩子感覺自己低人一等。
●我後來也理解到,不能去看孩子當下,要有更多耐心,更多的期待,更多的尊重,必須要能夠純然的尊重他們的想法,才能夠真正幫助他們尋找到自我的價值。
●絕大多數的孩子,本質都不壞,他們可能只是缺乏管教、缺乏關懷、缺乏鼓勵。一旦他們明白自己也有權利去追尋自己想要的夢想時,他們就不會自怨自艾或是演變為激烈的攻擊或破壞的行為。
●尊重是不二法則,當我們以尊重的態度去對待所有的人,我們就能夠被尊重地對待;當我們去尊重別人的想法,我們的想法也能夠得到應有的尊重。每個人都有表達意見的權利,每個人也都有選擇要不要接納意見的權利。
●後來,我漸漸掌握到「好品質才能決定好價值」的訣竅,我們做一件事就要顧慮周全地把事情做好,而且要做就要做到好,不要應付了事。我也發現,當你投入越多,把事情做得越好,維持了越好的品質,最後的回收效果也越好。
●教學因素的核心其實就只有四個字,就是「遺傳環境」。打開心理學的各項論述,談到教育、學習相關的主題,也不外乎圍繞在這四個字的範圍。人,有了先天的遺傳,加上後天的環境培養,包含家庭環境、社會環境,想要獲得成功還要經過一陣子的努力。
●我認為,教育的目的就在於讓孩子的先天屬性能夠充分發展,讓他能做他自己,讓他能夠有自信、有豪氣。當他能夠有自信、有豪氣的時候,就會往他自己該走的路上走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