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天下雜誌第487期的文章
是由洪蘭女士所寫
她認為給孩最好的耶誕禮物就是打造一個友善閱讀的環境
我曾經想過
如果由洪蘭來當教育部長
那她的政策一定是幫每所學校都打造一個很能夠吸引學生進去閱讀的圖書室
我又想
這好像不一定要洪蘭當教育部長才做得到
吳清基部長就行阿
一筆經費先打造舒適的、溫馨的圖書室
每學期固定科目經費補助或是配發學校購置新書
大家不都在強調閱讀的重要嗎
那怎麼不馬上開始做呢
蓋那麼多大型場館的錢應該可以讓全國各級學校的圖書館都煥然一新
這應該更值得投資吧
分享一下這篇文章~~
洪蘭:給偏鄉孩子的聖誕禮物
在報上看到屏東縣泰武國小的孩子,每天早上上學第一件事,便是去學校的圖書館,享受閱讀的樂趣。為什麼這些排灣族的孩子,特別喜歡閱讀呢?其實是學校為他們打造了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自從地震把原來的校地震裂了以後,他們就有了新學校。
在蓋的時候,學校設計了一個友善的圖書館,裡面是地板,光線明亮,又有很多「懶骨頭」,可以舒服地坐在上面看書,學生就被吸引進來了。
有人說,天災是老學校起死回生的機緣,講起來很殘酷,但是的確如此。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沒有地震、土石流,今天台灣很多學校,還是有壁癌的陰暗水泥教室。採光不好,是因為早期教室的牆,都是砌得高高的,怕學生看窗外,上課分心。它擋住了孩子的好奇心,也擋住了光。
地震後災區重建,符合人性的建築和新的教育理念,就有機會進來。我遇到好幾位校長在地震時都說,「幸好本校受災不嚴重。」但是看到別人美輪美奐的新校舍時,又感嘆,「怎麼當時沒有多震一下。」
其實,中國人過去那種「還可以用,就將就再用」的觀念,在教育上是不對的。
一個明亮開朗、美麗的校園,會使學生心神愉快,它是美育的一部份。校園中尤其不能沒有樹,樹代表著生命,它會茁長,也代表著大自然的定律,春去秋來、花開花落,而樹下,是童年回憶的所在。
每次看到校長砍樹,心裡都很難過。有位校長因為校務評鑑時,被評校園不整潔,就把樹砍掉,使校園沒有落葉。這種沒有人文素養的校長,怎麼培養得出有人文氣息的學生呢?地震後,有額外的經費注入災區學校,使學校得以聘請音樂、美術、陶藝的老師,很多學校因為這筆經費,使原來沒有機會接觸到樂器或陶藝的孩子,有了不一樣的人生。
其實這些,本來都是學生應該享有的,為什麼非得等到災難來了,才給他們呢?
打造一個友善的讀書環境並不很難:地板墊高十公分,舖上木板,一坪大約五千元,二十坪的教室十萬元就做起來了;懶骨頭,連運費,一個一千三,十個才一萬三,這些價錢沒有虛報,因為泰武的懶骨頭是我買的。不需要花很多錢,就可以替孩子打造一個早上搶著去看書的環境,為什麼我們卻沒有替孩子做呢?
這次大選辯論,三黨都沒有提出他們的教育政策,三位領導者怎麼都沒想到:學生教好了,監獄不必蓋那麼多;生命教育做好了,吸毒、酗酒、憂鬱症,不必奪去那麼多有用的人才。人人都有一技之長時,老年年金就不必口水戰,有工作就有退休金。
教育是一切的根本,閱讀又是教育的根本,教會了孩子閱讀,把他領進了閱讀之門,就等於給了他一把打開知識之門的鑰匙,這是何等貴重的禮物。耶誕快到了,如果你行有餘力,請替偏鄉孩子的閱讀做一點事吧!它是縮短城鄉差距最好的方法。(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