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菊   P50

化解壓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堅持然後做到最好。


英國師資大補丸~名校畢業生流行去教書   P163   作者:經濟學人  

 

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念牛津的次子前年一畢業,就去窮學校教書。非營利組織「教學優先」吸收高材生當老師的創新做法,讓英國找到了提升師資、改革教育的切入點。

 英格蘭南方的坎特伯里市,五百個頂尖大學的應屆畢業生正在參加為期六週的「教學優先」(Teach First)暑期培訓營。結業以後,這些高材生即將前往英國最難教的學校教書。

他們仔細聆聽上一屆學員的經驗分享。有學生討厭你,怎麼辦?一位學姊現身說法:她每週打電話給家長,又寫卡片稱讚學生的優良表現。還有人替最難教的學生,設計了一套足球賽計分法,「他們只要準時上學,就會在守門這一項得分;拼字正確的話,中場得分;提出好點子,進攻得分。」

優質師資難找,一直是英國推動教育改革的頭痛問題。麥肯錫的一項研究曾指出,學生成績最好的國家,通常都有一流的師資。然而與其他國家相比,英國教師的招募門檻,明顯偏低,被認為濫竽充數,很難吸引優秀的畢業生來教書。

「教學優先」的構想,仿效美國的非營利組織「為美國而教」(Teach for America),目的就是為了扭轉英國師資差、優質教師嚴重不足的惡性循環,鼓勵名校畢業、有抱負的年輕人加入教書行列。

到最困難的學校教書

他們嚴格挑選具有領導、溝通能力的畢業生,進行培訓。被選中的人必須簽約兩年,派往「具挑戰性」(學生成績差、難管教或家境貧窮)的學校任教。

 二○○三年以來,在匯豐銀行等數十家企業贊助下,「教學優先」計劃在英國廣受好評,成長快速,今年光是牛津大學,就有一成畢業生參加。而且將近六成的參加者在兩年期滿後,仍舊留在學校,不少人甚至有意辦校,自己當校長。

這項計劃的成功,可望改變英國民眾對教師這一行的印象:教書也可以成為頂尖畢業生的熱門行業。更重要的是,專家一向認為,學生的家庭環境是影響學業表現的最主要因素,所以,家境貧困學生的學業通常比較差。但「教學優先」就是要挑戰這種失敗主義。

教育的不平等是可以克服的,」創辦人魏鐸慈強調,「克服的方法,就是吸收最優秀的人才,到最困難的學校去教書。」(吳怡靜譯)


會「說故事」才有創造力    作者:洪 蘭  

 只重視事實的灌輸與記憶,不注重橫向的連接與思考,是學校教育的通病。培養說故事的能力,才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天地一沙鷗》的作者李察巴哈(Richard Bach)有個非常叛逆的兒子詹姆士,他念到九年級就跟父親說,學校教育不能滿足他的求知慾要中輟。他十六歲設計電玩遊戲賣給公司,二十四歲做到蘋果電腦公司軟體測試部的經理,是自我教育成功的好例子。

他曾經一針見血地指出學校教育的通病:只重視事實的灌輸與記憶,不注重橫向的連接與思考。他說找出任何兩件事的關係就是創意的來源。他訓練員工的方式是給他們一堆事實,請他們講個故事出來。當講得出故事時,他們就了解這些事實背後的關係了。

故事是把事情合理化,我們會把重點包含進故事中,忽略我們認為不重要的部份,從講的故事中,他知道員工有沒有抓到重點。所以他說科學是個故事,歷史尤其是個故事。

他曾經請大學教授來教他歷史,但是他要知道的不是年代,而是什麼樣的錯誤是人類一再發生的?偉大的理念怎麼傳播的?文明怎麼發展出來,又怎麼衰微的?他說讀歷史唯一的目的是以古鑑今,永不再犯。

他的話使我想起我們幾十年來的教學方式,真是很感慨。改變歐洲歷史十大事件的年代,我高中畢業四十四年了還會背,但是我卻不知道它們彼此的關係與相互的影響。我們的知識確實缺少橫向的連接,因此影響我們思想網路的綿密。在美國念書時,老師考我們文藝復興和黑死病的關係,我知道文藝復興是什麼,我也知道黑死病是什麼,但我不知道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用故事來評估學習成效很對,人的大腦有把事情合理化的傾向,所謂「自圓其說」。古人對大自然的變化不是很了解,看到月蝕、地震時就會編出「天狗吃月」或「地牛翻身」來解釋,因為一個現象不能被合理的解釋會造成心裡的不安,會不停在心中翻騰。這時,大腦會盡力搜尋跟這事有關的資訊把它組合在一起,左腦前額葉區就從中找出理由把這件事合理化。許多鄉下老人家繪聲繪影的民間傳奇就是這樣編出來的。

那麼,故事是什麼呢?它就是事實的連接,是個重新建構的別人心智,一個故事在被我們解釋之前,什麼都不是,當我們把它的前因後果找出來,成為一個完整的故事時,我們也就了解這個現象了,故事幫助我們記憶。

橫向連接,從神經機制上來看,就是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難怪詹姆士認為說故事跟創造力有關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igo12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