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能得:讓孩子探索自己
 

 

為了給自己的一對兒女理想的學習環境,雅德賽斯教育協會理事長黃能得邁入中年後,從媒體工作者轉業成為教育工作者,他成立雅德賽斯教育協會,推廣「共學共遊」課後教育理念。他提醒父母們,「學校不等於教育,生活才是教育」,安親班並非孩子放學後的唯一選擇。

黃能得說,他一度抱獨身主義,四十歲才結婚、生子;但自從當了爸爸後,他對教育懷 抱理想和熱情開始萌芽:女兒到了要上幼稚園的年紀,他就把老家改建成幼稚園;女兒上小學後,面臨選擇安親班的問題,原本在安親班待了一年的她並不快樂,因此他集合女兒幼稚園同學的家長,自創「邀集學伴、共聘教師」的課後共學計畫。

課後共學,就是由四名小孩組成一個小團體,由家長出資找一個老師,四個孩子中午放學後,由老師接到其中一人的家中做功課,功課做完後再由老師帶領戶外運動、遊戲,看電影或到博物館、美術館的參觀活動,體驗豐富的課外生活。

黃能得說,「雅德賽斯」是Art and Science(藝術和科學)的譯音,這是他認為最重要的教育內容和目標,他不希望孩子們只能被侷限在狹小的空間裡寫功課,而是追求海闊天空的「共學共遊」,鼓勵他們走向廣闊世界,拓展視野,早一點找到志向。

「共學共遊」也是由他的女兒實際經驗不斷修正。他女兒小一曾上了一年的安親班,但一直覺得不快樂;他幫女兒找家教,在課後教她寫功課、帶著到處玩,不過女兒並不快樂,因為「沒有伴!」

黃能得才發現,孩子無法忍受安親班的填鴨式教育;即使請家教,如果少了年齡相近的孩子一同學習,孩子也提不起勁,於是他想出「邀集學伴、共聘教師」的點子。

談到教育觀,黃能得說,快樂童年就是孩子可以去探索自己,和其他小朋友、社會、家人互動,都是成長因素;其次是興趣和才能,由於學校不一定能關注到每個小孩,只能靠課後自己發展。

還有人生志向。黃能得舉例,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在小四時被老師叫去圖書關整理書籍,他很快把書整理好,也得到成就感,也找到他組織、分類等提高效率的方法,對於日後創辦微軟有很大的啟發。

最後是身心健康和快樂。黃能得說,他不喜歡「不要輸在起跑點」這句話,因為往往贏在起跑點會輸在過程。

黃能得認為,目前校外的教育主流是安親補習,但父母並不知道小孩和誰一起學習,也無法主張怎麼安排,家長要把課後生活的主導權拿回來;透過共學共遊的方式,幫小孩找一群共同學習、成長的朋友,相信多數父母和他一樣,「我最大的快樂就是聽到孩子的笑聲」。

名人談教養.jpg 

 

黃能得/父母是孩子的生活夥伴 不必刻意當朋友

 

黃能得認為,父母應該是當孩子的生活夥伴,並不需刻意當孩子的朋友,家中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角色,才是親子互動的正確態度。

黃能得說,現在都市裡的小孩放學後就回家,課後很少跟同學一起玩的經驗,「很多小孩唯一的朋友就是父母」,但事實上同儕的互動不是大人可以取代的,這也是他推廣要為小孩找「學伴」的目的。

黃能得的一對兒女分別是小學五年級和大班,他視為是「生活的夥伴」,家庭生活中小孩都要分配小孩能做的家事,像是倒垃圾、洗碗、掃地、晾衣服、摺被子等,姊姊和弟弟都要做。

「我們是夥伴關係,父母負責賺錢,小孩能做的他們都要做,因為這是他的責任。」

不過,小孩對於做家事一開始都會反抗,黃能得告訴姊弟倆,「如果你不晾衣服,那我就不幫你洗衣服;你不洗碗,我就不幫你煮飯,因為這是你們該負的責任。」

黃能得說,夫妻倆平常都不看電視,小孩如果要想看也沒辦法,他會告訴小孩,你現在需要依賴父母,父母的生活習慣你就要尊重,等你長到18歲,要怎麼看隨便你。

他們一家人住在新店山區,回家後就不會再出門,所以都早睡早起,小孩也都遵守生活的規律,每天最晚10時睡覺,早上6時就起床,而且晚上7時以後就沒有活動,因為「家就是休息的地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igo12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