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應學會『觀課』         王春雁

  校長由於身份特殊,總攬學校全局,大小事務纏身,因此,很難在教學管理中事事親歷,樣樣過問。而對教學第一線教師的課堂情況,除了自己抽空聽聽個別教師的課之外,多數則是通過中層幹部和一些教師的調查了解而掌握的。當然,這些獲得的情況雖也較真實,但由於間接性強,必然有“水分”的滲透。顯然,這對校長把握學校的現狀並以之謀劃學校未來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鑒於此,筆者認為,校長必須在繁忙之餘,更多地關注教師的課堂——學會“觀課”。
  所謂“觀課”,就是在教室外不定時地觀看教師上課,是學校校長既省時快捷又能大範圍了解教師課堂教學情況的最佳方式。
  “觀課”作為掌握第一線教師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具有以下三大特點:
  一是隨意性強。校長“觀課”不需要提前通知,也不需要教師刻意準備,不像公開課、研究課那樣要有充分的準備,有嚴格的要求,有明確的目的,一切顯得是那樣的規範、莊重和嚴肅。校長只要有點閒暇時間,能抽出身在校園內轉悠,想在哪個教室邊停下你就可以在哪個教室邊停下,想“觀”多久的課就“觀”多久的課,想“觀”幾個老師的就“觀”幾個老師的,沒有具體要求,沒有嚴格限制,一切全憑校長意願,心之所欲,“觀”之所至。由於觀課自然隨意,校長看到的便多是老師們原生態的課堂,感受到的更是課堂的真實和純樸,它將有利於校長準確判斷教師的第一線課堂情況。同時,校長大多數時候工作繁忙,難於聽遍學校教師的課,而隨意的“觀課”恰能讓校長利用閒散時間靈活機動大範圍地了解學校教師的課堂實況,這是一般聽課所不具備的。
  二是針對性強。校長在觀課的過程中,如果想要對某一個教師的上課情況做進一步的比較全面的診斷和了解,便可以在其教室邊多呆一陣子或多去幾次即可。於是,觀課可詳可簡,可長可短,次數可多可少,並在靈活隨意的背後,表現出極強的針對性與管理性。校長對某一個教師觀課的次數如果較多,時間如果較長,上課教師就會想,是不是自己的課哪里出了什麼問題,或者說,校長是不是對自己的課很感興趣,從而改進課堂教學,或者讓自己的課堂教學“發揚光大”。而這正是把課堂教學的管理行為蘊含在細節之處,潛化在無痕之中。
  三是鞭策性強。校長觀課,不管是定期的或不定期的,只要一旦形成一種學校風氣,一種學校習慣,就定會引起教師的關注和震撼,對教師產生一定的警示性和激勵作用。當老師都知道校長有隨意觀課的良好習慣後,任何一個教師都不可能掉以輕心,至少得有所準備,至少得有所呈現,誰不願意把課堂上精彩的一面展示出來?誰不願意把自己的實力“推銷”出來?在這個“準備”與“呈現”的過程中,業務弱的教師受到警示與鞭策,課堂教學得到提升;業務強的教師得到認可與激勵,課堂教學日臻完美。其實,校長觀課的過程,就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
  值得注意的是,校長觀課不同於校長值周巡堂。校長觀課重在停留察看,重在調研一線教學,重在關注課堂本身,重在教師專業成長。 

本文取自:阿猴新聞網文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igo12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